雏鸡标准化育雏管理技术规程
依据《家禽饲养管理技术规范》(NY/T 5038-2020)及《雏鸡健康养殖技术规程》(DB11/T 1724-2020),现将雏鸡脱温、饮水、饲喂及环境调控等关键管理要点规范如下:
一、脱温管理
-
脱温定义:雏鸡从孵化后逐步降低人工供温,过渡至环境温度适应的过程。
-
温度调控标准:
-
第1周:育雏区温度35-33℃,每2天降低1℃;
-
第2周:32-30℃,每日降低0.5℃;
-
第3周:29-26℃,每周降低2-3℃;
-
第4周:25-22℃,最终与环境温差≤3℃。
-
-
操作规范:
-
使用红外线测温仪监测雏鸡活动区温度,温差波动≤±1℃;
-
脱温期间观察雏鸡行为:
-
温度适宜:雏鸡均匀分布,活动正常;
-
温度过低:扎堆、鸣叫;
-
温度过高:远离热源、张口呼吸。
-
-
二、饮水管理
-
初饮要求:
-
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饮水,水温25-30℃;
-
初饮水中添加5%葡萄糖+0.1%维生素C溶液,连续3天。
-
-
日常饮水规范:
-
水质标准:符合《畜禽饮用水水质》(NY 5027-2008),pH 6.5-7.5,细菌总数≤100 CFU/mL;
-
饮水器配置:每100只雏鸡配备2个4L真空饮水器,每日清洗消毒2次;
-
饮水量参考:
日龄(天) 饮水量(mL/只·日) 1-7 10-20 8-14 30-50 15-21 60-80
-
科学饮水使7日龄雏鸡均匀度提高至88%,死淘率降至1.2%以下
三、饲喂管理
-
开食时间:初饮后2小时内投喂饲料,确保肠道发育。
-
饲料标准:
-
营养要求:粗蛋白≥20%,代谢能≥12.1 MJ/kg(0-3周龄);
-
粒度要求:破碎料粒径1-2mm,粉料需拌湿(水料比1:1)。
-
-
投喂规范:
-
饲喂频率:
-
1-3日龄:自由采食,每日加料6-8次;
-
4-14日龄:每日4-5次,每次间隔≤4小时;
-
15日龄后:每日3次,过渡至自动喂料系统。
-
-
采食量参考:
日龄(天) 采食量(g/只·日) 1-7 10-15 8-14 20-30 15-21 35-45
-
四、环境综合调控
-
温度-湿度协同管理:
周龄 温度(℃) 相对湿度(%) 第1周 35-33 65-70 第2周 32-30 60-65 第3周 29-26 55-60 第4周 25-22 50-55 -
通风与空气质量:
-
氨气浓度≤10 ppm,二氧化碳≤0.15%;
-
风速控制:0.1-0.3 m/s,避免贼风直吹。
-
-
光照管理:
-
光照强度:前3天20-30 lux,后续降至10-15 lux;
-
光照时长:1-3日龄24小时,4-7日龄23小时,每周递减1小时至自然光照。
-
规范脱温促生长
五、健康监测与生物安全
-
疾病防控:
-
3日龄:新城疫-传支二联苗滴鼻;
-
7日龄:法氏囊病疫苗饮水;
-
14日龄:禽流感H5+H9亚型灭活苗颈部皮下注射。
-
-
异常处置:
-
弱雏隔离:单独饲养,补充电解质+黄芪多糖;
-
死亡率预警:周死亡率>2%需全群药敏试验。
-
六、技术禁忌
-
禁止高温高湿:湿度>75%易诱发球虫病;
-
禁止断水断料:超过6小时将导致肠道绒毛萎缩;
-
禁止滥用抗生素:预防性用药需遵循《兽用抗菌药使用指南》。
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范,可实现雏鸡成活率≥98%,21日龄平均体重≥450g(肉鸡)或≥120g(蛋鸡),为后续高效养殖奠定基础。